中新经纬3月7日电 题:奥司他韦赛道日渐拥挤,东阳光药何去何从?
【资料图】
作者 陈怡琦 前瞻经济学人资深产业观察员
近日,多地暴发了以甲型H1N1病毒感染为主的流感。国家流感中心监测数据显示,2023年第七周(2月13日至19日),流感病毒阳性率已超过新冠病毒阳性率。
甲流肆虐,使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被热炒,连带与药品相关的试纸、试剂盒等搜索量都在持续上升。
奥司他韦被推至风口
数据来源:中国疾控中心
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批准的抗流感病毒药物,奥司他韦由吉利德公司开发,经罗氏制药商业化生产后,被命名为“达菲”,在1999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。
彼时,国际临床医学界缺乏有效治疗流感病毒的药物,奥司他韦填补了市场空白,上市当年即创下27亿美元年销售额业绩。
由于罗氏制药在世界各主要制药工业国均申请了药物专利至2016年,这意味着其他药企在专利到期前无法仿制生产奥司他韦原料药,只能依靠进口。
由于供应不能满足需要,多个国家对达菲实施专利强制许可的呼声非常高。
为避免专利权被强制许可,2005年罗氏制药主动允许中国的上海医药集团生产奥司他韦,但条件较苛刻,全部药品必须由政府定向采购,且商品名称不能叫“达菲”。上海医药集团下属的三维制药承担了该药品的生产,药品被命名为“奥尔菲”。
2006年,深圳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瑞士罗氏制药生产授权,成为国内第二家、全球第三家获得授权的企业。
根据协议,深圳东阳光将其药品的生产安排给其两家子公司: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(下称东阳光药)和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,最终商品被命名为“可威”。
东阳光药能否再现辉煌?
一直以来,仿制药几乎很难与原研药抗衡。2012年,可威胶囊、可威颗粒在市场上合计收入仅有920万元,市占率约为17%。
随着罗氏制药减少对中国的奥司他韦供应、以及奥尔菲退出市场,可威迅速攻城略地。
2018年,奥司他韦被列入《流行性感冒治疗指南(2018年版)》流感推荐药物,并在同年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。政策推动下,可威当年销售额将近20亿元,比6年前暴增21000%。
2019年,可威颗粒、可威胶囊共计销售额达到 59.3 亿元,占东阳光药总营业额的95.33%。
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,2019年,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以及中国城市实体药店,奥司他韦合计销售额超过65亿元,可威要占据约九成的市场份额。
东阳光药在国内市场上一家独大,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:
首先,随着“达菲”“奥尔菲”相继退出中国市场,东阳光药在中国鲜有竞争对手。依靠奥司他韦颗粒剂,东阳光药领头羊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。
奥司他韦颗粒剂是东阳光药的独家剂型,于2008年获批上市,目前市场上颗粒剂型仅有东阳光药一家获得生产批文,专利保护期至2026年。
儿童是流感高发群体,颗粒剂适合有吞咽困难患者和儿童服用,同时也容易调整剂量,在市场上更受欢迎。从历年销售数据看,颗粒剂占据可威销售额的70%以上。在刚刚暴发的这轮甲流中,最短缺的药品也是奥司他韦颗粒剂。
其次,东阳光药业绩的迅猛增长与流感感染人数有关。
流感有大小年之分,东阳光药业绩巅峰的2019年,正好是中国的流感大年。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,2019年的流感发病人数为354万人,是近10年里发病人数最多的一年。
发病人数激增,推高了对可威的需求,东阳光药业绩自然水涨船高。但当发病人数自2020年开始大幅回落后,可威业绩同时出现明显下滑。
2020-2021年,国内人口流动降低、加上民众防护意识增强,流感处于低流行状态,奥司他韦销量大幅下跌。
2020年,东阳光药可威的销售额大幅下滑至20.68亿元;2021年销售额仅有5.55亿元,同比下滑七成,销售额已不及2019年的1/10。
受拳头产品销量影响,东阳光药2020年的营收和净利同比双双下滑,下降幅度高达六成;2021年,更是录得5.88亿元亏损。
数据来源:东阳光药财报
从整体市场来看,奥司他韦的市场规模也在萎缩。
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1年,奥司他韦品类在药品零售市场和等级医院的销售额较2020年同比下降71.77%和54.95%。
这是意料之中的事。毕竟过去3年,与流感相比,大家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新冠疫情。如今随着防疫政策调整,以及甲流侵袭,业内纷纷猜测,东阳光药能否重现昔日辉煌?
行业生变,罗氏再杀入
东阳光药首当其冲要面临的是,奥司他韦纳入了国家集采,盈利优势已不明显。
2022年11月,在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,为固守市场份额,东阳光药选择以价换量,甚至有拿出了0.99元/片的“地板价”,降幅高达91%。
在集采前,东阳光药的10粒装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卖72元左右。集采后,东阳光药报价是30粒胶囊29.97元,每粒只要0.99元,成为全国最低价。
以价换量是否奏效尚未可知,但东阳光药被母公司——东阳光已经果断“割肉”。2021年11月,面对东阳光医药板块净利的亏损,东阳光宣布将药业从A股上市公司剥离,未来主要聚焦锂电新材料、化工等。
其次,奥司他韦的赛道正日渐拥挤。
2016年,随着罗氏制药专利到期,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奥司他韦仿制药品牌。目前,已有齐鲁制药、石药集团、科伦药业、成都倍特药业等12家药企的奥司他韦胶囊获批。
同时,作为支撑东阳光药营收的最核心产品——奥司他韦颗粒剂也开始遭受冲击。
颗粒剂适合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和儿童服用,但这两年获批的奥司他韦干混悬剂也同样针对儿童等吞咽困难人群,尤其对1岁以内需要按公斤体重用药的婴幼儿可实现精准给药。
当前,除东阳光药外,还有多家药企也获得了奥司他韦干混悬剂批文。随着第八批集采按下启动键,奥司他韦干混悬剂被纳入药品目录。一旦其他药企中标,有可能会重塑奥司他韦赛道的市场格局。
再次,令整个行业如履薄冰的是,奥司他韦的原研药厂商罗氏制药带着“超级流感神药”又杀回中国市场。
2018年2月,罗氏的“玛巴洛沙韦”干混悬剂率先在日本获批上市(商品名为“速福来”),用于治疗12周岁及以上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。
据悉,“玛巴洛沙韦”是近20年来首创的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病毒新药。
与奥司他韦5天的用药周期相比,玛巴洛沙韦全程只需一次服药就能使病毒在24小时内停止排毒。此外,玛巴洛沙韦还能治疗对奥司他韦产生抗性的病毒株和禽流感病毒株。
由于药效显著,2021年进入中国后,玛巴洛沙韦获得巨大关注。
尤其是同年12月被纳入国家医保后,玛巴洛沙韦迅速进入放量期,销售额连续三个季度获得超高速增长,增幅最高一度录得14717%。
但硬币的另一面是,玛巴洛沙韦也存在短板。
一方面,玛巴洛沙韦价格过高,难以成为大部分患者首选。在进入医保目录前,玛巴洛沙韦价格为498元/盒,纳入医保后价格也高达222.36元(20毫克x2片/盒),每片约111元,价格是奥司他韦的112倍。
另一方面,玛巴洛沙韦的适用对象是12周岁及以上患者,而流感易感人群反而是儿童,未能覆盖最广泛的患者人群。
如此看来,这似乎给奥司他韦产业留下了一丝喘息和生存空间。未来,我们预计这个行业仍有一定市场规模,但企业要想再复制当年辉煌赚个盆满钵满,显然不是一件易事了。(中新经纬APP)
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,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,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。
责任编辑:李惠聪
Copyright 2015-2022 南方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